楼风信信息交流群,51龙凤茶楼论坛网,51pc·mc官网登录入口,51茶楼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正文

南海所“滩涂低盐池塘虾鱼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与应用”通过成果鉴定
2014-12-08 00:00:00  来源:

日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在广州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完成的“滩涂低盐池塘虾鱼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会议鉴定。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科外处相关负责人和南海所副所长李来好等参加了鉴定会。

会上,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成果工作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并经质询和讨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建议进一步加强该成果的应用推广。该项目成果主要创新点包括:建立了对虾池塘网箱套养罗非鱼、凡纳滨对虾-鲻围网分隔混养的高效养殖模式、对虾-草鱼-鲢-鳙-鲫、对虾-草鱼-鲢-鳙-革胡子鲶等两种多元混养模式;优化了对虾-罗非鱼直接混养模式和对虾-草鱼混养模式,规范了虾鱼放养结构,充分利用了池塘水体空间,提高了饵料利用率,改善了养殖生态环境,降低了养殖风险;研究了不同虾鱼混养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与悬浮颗粒物特征、氮磷收支、水质动态及产出效果,分析了混养池塘的弧菌动态及其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剧烈天气变化对虾鱼混养池塘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等。其中,对虾池塘网箱套养罗非鱼模式提高池塘水体空间利用率10%以上,对虾成活率、养成体重和单位面积产量比单养模式分别提高69.8%、11.6%和90.5%,饵料系数降低8.1%;对虾-罗非鱼直接混养最优虾鱼比250:1模式对虾成活率比单养提高24%,池塘氮磷利用率达到47%和18.1%,分别比单养提高109%和72%,养殖利润率比虾鱼比750:1、375:1、166:1、125:1混养模式高5%-25%;对虾-草鱼-鲢-鳙-鲫多元混养模式比单养模式平均缩短对虾养殖周期10天,对虾成活率、体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单养提高26.2%、6.2%和55.86%。对虾-鲻鱼围网分隔混养模式提高虾池空间利用率20%以上,降低对虾饵料系数15.8%,提高单位面积利润31.5%。

该项目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养殖模式及技术推广应用达31030亩,新增效益超过21091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上一条:“基于精密肝切片技术的鱼类新鲜肝组织的固定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下一条:“一种微生物混合发酵快速腌制鱼肉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