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能在30年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后迅速走出低谷,引起了全球密切关注。韩国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即“政府”这个主体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报告重点分析了韩国政府对数字内容、生物技术及半导体三大新兴产业的促进政策和措施。这也是第一份从产业发展模式角度对某一国家政府的产业促进政策和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引起各方对我国区域发展模式的思考,并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韩国生物技术产业市场规模1999年为6700亿韩元,2000年为9000亿韩元,2005年有望超过75亿美元。韩国生物技术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生物医药领域(68%),其次为生物化工占9%,生物加工处理占8%,生物农业、生物环保和生物食品各占5%。发酵工业是韩国生物技术产业中最具竞争力的领域,仅氨基酸产品就占全球市场的20%。
近年来韩国生物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体细胞克隆牛、艾滋DNA疫苗开发、抗除草剂作物等领域达到世界水平。专利方面,韩国在生物技术领域获得的美国专利20世纪80年代初每年平均2项,1984年以后每年平均6.5项,1998年以后每年平均超过15项。在人类遗传基因等领域的国内专利申请比外国落后4至14年,而在疾病预防与治疗、食品化学领域韩国的专利申请则处于优势地位。
从整体而言,韩国的生物技术产业目前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还不是很强,多数技术还处于跟进阶段。据韩国一项研究称,韩国目前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先进程度只有在该领域国际领先水平的70%。与世界许多国家相同的是生物技术是韩国重点发展的领域。
政府支持和引导
从韩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看,政府在这一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起了相当关键的引导作用,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可以说,韩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有非常强的“政府意志”在里面。政府审时度势、科学选择重点,并且干预有力。韩国政府对生物技术强势支持在一定意义上也预示着韩国在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后发优势。
韩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具有自己的特色。韩国先通过技术推广和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和培育市场,然后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进一步扩大应用和推动产业发展并逐步实现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即韩国生物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以“务实应用”为基本策略,同时抢占战略制高点的过程。韩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和技术两条线并行发展又相互作用。
出台支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专项计划
韩国从1994年开始将生物技术研发列入国家重点工程,并于当年开始实施《生物工程育成基本计划》,该计划预计2007年完成,目标是使韩国生物技术产业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韩国政府宣布2001年为“生物技术年”,并对2000年生物技术计划等进行相应调整,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加大对新兴生物技术的投资力度。2001年政府投入2.7亿美元,重点支持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热点研究领域。
韩国于1983年12月制定了《生物工程育成法》,1984年9月发布了《生物工程育成法施行令》。1993年12月,政府各有关部门根据该法和施行令,共同制定了《生物工程育成基本计划(1994至2007)》。计划的目标是在21世纪初,将韩国的生物技术提高到先进国家水平,生物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达到5%以上。在计划执行的14年间,总投资实现160924亿韩元(政府64134亿韩元,民间96790亿韩元)。研究领域涉及生物材料技术、保健医疗技术、农林水产及食品技术、环境、安全管理及生物资源?;だ眉际?、替代能源技术、基础生物科学等六个领域。
多政府部门分工合作的支持方式
韩国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和投资机构形成了一个集科研、投资、产业化、政策于一体的生物技术发展网络体系,包括政府支持体系、科研支撑体系和生物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等。在这一网络体系中,政府处于最高地位,其政策导向往往对技术产出具有重大的影响。
韩国生物技术计划由科技部主管,其它部门协助,共同制定研究方向。韩国政府为促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连续的计划和相关法规,推动韩国生物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除科技部外,相关政府部门包括工商能源部、健康福利部等七个部门。各个部门各自专门的作用和定位:教育部负责基础研究,科技部负责基础应用开发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计划,健康福利部、产业资源部、农林部、环境部、海洋水产部等负责各自领域现实面临的实用技术研究??萍疾孔魑贫苹闹鞴懿棵?,根据生物工程育成法的规定,对各部门有关生物工程技术开发计划的实施行使综合调整职能。
积极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政策
2001~2003年间,韩国政府对生物技术的投资增长了48%,2003年的生物技术财政预算为3.97亿美元。2003年的生物技术基金占政府总研发基金预算的9%,与两年前的7.7%相比有明显增加。
在《生物工程育成基本计划》中提出2007年政府研究开发投资中生物技术投资比率要提高到17%,并积极吸引国内大企业和外国企业来韩进行技术投资。在有管辖权和指导权的7个政府机构中,科技部对生物技术的投资额是最高的。
截至2000年,韩国生物技术研发人员共9392名,其中博士3322名,硕士2692名,学士1581名,预测2001至2010年将培养出传统生物学、农水产学领域的博士学位人员7000人(需求约4000余人),但能用于尖端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不足。目前,韩国正致力于进一步夯实基础,营造环境,加强生物工程专业教育,扩大双学位人才培养,吸引外国技术专家参与韩国主导的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建立若干技术培训中心,重点设立新技术人力培养中心、复合生物工程技术人力中心。为满足随着生物工程相关产业的逐步成熟而增加的对专门技术人员的需求,设立、运营技术教育训练中心;将目前正在政府研究机构中实施的科研项目相关科技知识纳入技术教育训练中心正规科目并开设必要的技术教育项目。
形成专业集聚区,建立技术支撑平台
韩国在全国建立了3个生物技术特性化园区和2个农业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基地,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生物技术的投资。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特点,选择特定领域和技术,建立全国性的生物技术地带。在部分地区,将产学研相对集中起来,以扩大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效果。在5个特色发展地区设立由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参加的产学研合作研究支持中心。
建立生物资源及遗传基因库。政府各部门明确分工并确立综合管理体系,对有用生物资源进行扩充和管理。大学、企业所保有的遗传资源要纳入国家遗传资源综合管理运营体系。确立对具有开发价值的生物资源进行维护、保存、普及为目的的标准化体系。
建立化合物库。对分散在公共研究机构以及与化学和药学有关的大学、制药企业中的合成或天然化合物进行系统的搜集、分类,为新药开发领域所共用。
建立生物工程信息网络。搜集、分析、加工、普及国内外生物工程研究开发的技术信息,加快生物工程信息化步伐。
建立成果转化体系
韩国十分重视生物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为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提供配套服务,具体措施包括:
设立了技术创新中心(TIC)和技术商业孵化器(TBI)。具有创新技术思想而无研究条件的人可到TIC租用研究场所和设备,从事技术研究。研究成功后,还可以到TBI作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开发成功后就可以交付企业或新成立企业进行产品生产。
建立生物技术相关中介机构。成立生物技术产业协会和生物技术风险投资协会和生物技术研究协会等。持续不断地搜集、分析、加工、普及国内外生物工程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技术信息,建立生物工程信息流通体系,为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提供支持。
制定产学研的分工合作方案。加强对多学科复合技术领域的支持,选择能创出高附加值的领域进行集中投资。
鼓励大中小企业合作。由韩国政府投资323亿韩元设立生物技术实用化中心,重点从技术和设施等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的支持。倡导中小企业以技术与大企业的资本、生产规模、销售网相结合,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推动建立国际化合作研究体系
韩国为摆脱本国资源不足的制约,将构筑国际化合作研究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策略,通过国际合作获取海外生物资源。具体做法包括:
设立国际合作协调委员会,负责制定国际合作方案、政策,促进生物技术产品出口,确立基础和实用化技术的国际共同开发战略。
出台“国际联合研究计划”,推动以韩国为主体的国际生物技术合作研究活动,对各种双边合作研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到2004年已经资助了1896个国际化合作研究项目。
在美国等国家设立生物技术风险企业,了解国外动态,开展合作研究。
吸引外国来韩设立研究机构。
举办国际座谈会、学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