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冰岛水产捕捞总量132.3万吨,比05年166.9万吨下降了20.7%。其中,非主要经济鱼种毛鳞鱼大幅减产,仅18.4万吨,不到05年60.5万吨的三分之一;底栖鱼类真鳕、黑线雪、红鱼等49.7万吨,比05年略增1%;鳙鲽鱼等平鱼类25.5万吨,比05年下降6.6%;蓝白鳕31.4万吨,比05年增加18.0%;鲱鱼29.1万吨,比05年增加9.8%。由于主要经济鱼种产量未明显减少,部分品种略有上升,所以06年捕捞价值总额减幅为4.7%。
从上世纪90年代的年产百万吨,到2006年的不到20万吨,毛鳞鱼资源枯竭或外移导致产量急剧下降,这已经引起了冰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冰岛毛鳞鱼属非主要经济鱼种,长期被作为饲料和肥料使用,但近数十年来,毛鳞鱼的经济价值不断被开发,它是鲸鱼和鳕鱼的主要食源,也可以作为优质鱼粉原料,同时东南亚尤其是日本消费者对其肉质十分认可,成为其主要出口地,毛鳞鱼日益成为冰岛水产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冰岛海洋研究所(MRI)连续数年花巨资对毛鳞鱼储量进行监测研究,认为海水变暖是导致毛鳞鱼鱼群消失的主要原因,鲸鱼、鳕鱼及鲱鱼等吞食毛鳞鱼的鱼类数量增加也影响毛鳞鱼的消涨(这成为了冰岛恢复商业捕鲸的理由之一)。07年捕捞季节临近,但MRI仅在前不久才在冰岛北部水域发现毛鳞鱼群,MRI正在评估其数量能否达到捕捞限值。
由于毛鳞鱼储量仍处于低位,不确定性大,其它鱼类维持总体平衡,预计07年冰岛捕捞总量仍将处于06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