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风信信息交流群,51龙凤茶楼论坛网,51pc·mc官网登录入口,51茶楼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正文

南海所“代表性污染物和农渔药对重要水产增养殖品种影响效应的研究”通过成果鉴定
2014-11-20 00:00:00  来源:

11月17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在广州召开“代表性污染物和农渔药对重要水产增养殖品种影响效应的研究”成果鉴定会。该项目成果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完成。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科外处领导和南海所所长江世贵、党委书记刘新中、副所长李纯厚等参加了会议。

会上,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成果情况汇报,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致通过鉴定,其中主要创新点包括:创新和优化了污染物监测技术,丰富和拓展了污染物毒性效应研究方法。建立了农渔药5种新的分析方法;优化了“贻贝观察”技术体系、海域新污染源判别法、生物质量和卫生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建立了潜在生物标志物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综合性毒性效应研究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拓展和深化了对增养殖海域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卫生安全风险的认知水平。系统解析了近岸海域贝类体中14种代表性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趋势,判断和识别了沿海有机氯污染物的新污染源,系统评价和揭示了生物质量水平和食用安全风险的变化趋势,确定了热点污染物和典型海域。系统阐明了代表性污染物和农渔药对水产增养殖生物的毒性毒理影响效应。系统获得10种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基础数据;解析了单独或混合曝露胁迫下污染物和农渔药的积累、释放与代谢的动力学特征,生物标志物的响应关系,以及对生物体的组织形态、组织损伤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效应。开拓性地应用综合评判法筛选和推荐潜在生物标志物。首次应用生物标志物整合响应法、秩相关分析法等评判方法,系统筛选和推荐适用于重金属、环境激素类、有机污染物和农渔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26种。

该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 81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行业标准3项;培养博士2名、硕士10名;累积推广应用158万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18.47亿元。


上一条:南海所“大亚湾紫海胆资源恢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中期检查
下一条:“一种南极大磷虾粉营养强化轮虫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